嬰幼兒的睡眠遠遠比成人要多,新生兒除了吃奶或尿布潮濕的時候醒著以外,幾乎都在睡眠當中,這是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。
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一個香甜的睡眠,可很多新手媽媽也發現,小寶寶們在睡覺的時候,特別容易于睡眠中醒來,還常有這些癥狀:
呼吸不均勻,有時哼哼唧唧
有時會憋氣、漲得小臉通紅
有時會雙臂抖動,蹬腿驚醒
其實,小寶寶出現睡覺不安穩、碰床就醒、一驚一乍等狀況,絕大部分都是正常的生理狀態,是因為新生兒的一個特殊反射——驚跳反射。
這是由于小寶寶的神經纖維周圍的絕緣組織即神經髓鞘還沒形成,在受到聲音刺激后,他們往往不能像大人一樣在大腦皮層進行集中定位,從而使他們所經受的刺激,迅速傳遞到四肢肌肉的神經纖維上,這就是為什么小寶寶的胳膊和腿會在受驚后往外伸展和抖動。
雖然這些現象是正常的,但媽媽肯定都希望寶寶能睡得安穩些,下面這些辦法有利于緩解寶寶出現的這些現象:
1、溫暖安全的床上環境
一個安全舒適、像媽媽懷抱一樣溫暖的床上環境對寶寶的睡眠會大有幫助。同時,床上環境也要盡量簡單干凈一些,最好不要有枕頭、棉被、厚重毛毯、毛絨動物和玩具等雜物,因為寶寶的脖子、手臂力度和能力不夠,很可能沒有辦法避免這些東西而被蒙住臉,從而出現窒息的危險。
2、讓寶寶能夠自我安撫
媽媽可能根本想象不到,寶寶自己會睡覺是什么體驗?其實寶寶真的可以做到,決定寶寶晚上擁有安穩睡眠的因素之一就是自我安撫!
所以這里要提醒一下各位寶媽,寶寶要睡覺時盡量不要束縛他的小手,讓他可以通過啃咬自己的小手、撫摸自己的臉頰達到自我安撫,從而更容易入睡,睡得也會更安穩。
3、科學的包裹方式
老一輩包裹寶寶時往往喜歡將寶寶“五花大綁”,也就是所謂的“蠟燭包”。注意,這樣包絕對不可以,因為這樣把寶寶的腿強行掰直了并捆上,會對寶寶的髖關節造成很大的壓力,甚至容易有脫臼的風險。
所以,包裹寶寶時一定不要過緊,不要限制四肢活動,包裹的下半部分要有足夠的空間,這樣寶寶的腿就可以自然彎曲,有利于寶寶髖關節的發育。
4、營造一個子宮環境
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伸展四肢時會觸碰到子宮壁,這種感覺會給寶寶帶來安全感。但離開媽媽的子宮后,寶寶因為大腦驚跳或是突然的響聲而肢體抖動時,身體沒有可觸碰的東西,就會容易醒來。而科學研究驗證,通過貼身包裹新生兒可以給寶寶如同在子宮內的熟悉感和安定感,能夠有效緩解驚跳反射,延長睡眠時間。
目前市面上模仿子宮環境比較相像的是投降睡袋,比如ergobag投降睡袋;相較其他防驚跳睡袋的包裹方式,投降睡袋提供的是彈性包裹感,寶寶可以活動的同時,活動范圍受約束,使寶寶感覺就像在媽媽的肚子里一樣。而且投降睡袋符合寶寶投降式的自然睡姿,方便寶寶啃咬小手,實現自我安撫,更快入睡。
睡袋和寶寶的睡眠健康息息相關,Ergobag是目前國內這一領域比較專業的品牌,兒科醫生微博大v醫生媽媽歐茜代言推薦,兒科醫生鮑秀蘭、孔令凱等聯合推薦。他們家是市面少有的分腿投降睡袋和蝶型投降睡袋都有的品牌,采用了可拆袖設設實現產品使用場景的多變,延長睡袋的使用壽命。寶寶驚跳期以后,可以通過可拆袖慢慢過渡成普通睡袋,避免了寶寶因突然失去包裹感后產生不適應,影響睡眠。
有別于普通的蠟燭包,Ergobag防驚跳睡袋下擺寬大,寶寶腿部可以自由活動,更利于寶寶髖關節的發育。
備受歡迎的還有他們家的面料——透氣竹纖維,你一定要親自拿到才知道有多么柔軟舒適。
寶寶的睡眠直接關乎寶寶的健康和身體發育,馬虎不得,媽媽為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睡眠環境的同時,也不要忘了為寶寶選一款好穿的襁褓睡袋助攻寶寶好睡眠。